中文 繁体中文 English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Português Italiano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時間計算器

這個計算器可以用來“加”或“減”兩個時間值。輸入字段可以留空,默認為0。

一天 小時 分鐘 第二
 
=

從日期中增加或減去時間

使用此計算器從開始時間和日期中增加或減去時間(天、小時、分鐘、秒)。結果將是基于減去或增加的時間段的新時間和日期。若要計算兩個不同日期之間的時間(天、小時、分鐘、秒),請使用 持續時間計算器

開始時間
小時分鐘第二  
 
一天小時分鐘第二

表達式中的時間計算器

使用此計算器以表達式的形式加減兩個或更多時間值。可接受的輸入在每個值后有d、h、m和s,其中d表示天,h表示小時,m表示分鐘,s表示秒。唯一可接受的運算符是+和-。“1d 2h 3m 4s + 4h 5s - 2030s”是一個有效表達式的示例。




有關系的日期計算器 | 年齡計算器


像其他數字一樣,時間可以增加或減少。然而,由于時間的定義方式不同,與十進制數字相比,計算方式存在差異。下表顯示了一些常見的時間單位。

單位定義
千禧年一千年
百年100年
十年十年了
年份(平均值)365.242天或12個月
平年365天或12個月
閏年366天或12個月
四分之一3個月
28-31天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mdash31天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mdash30天。
二月& mdash平年28天,閏年29天
7天
24小時或1,440分鐘或86,400秒
小時60分鐘或3600秒
分鐘60秒
第二基本單位
毫秒10-3 第二
微秒10-6 第二
十億分之一秒10-9 第二
皮秒10-12 第二

時間概念:

古希臘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不同的哲學家和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時間概念。較早的觀點之一是由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提出的,他將時間定義為“前后的若干運動”。從本質上講,亞里士多德的時間觀將其定義為需要某種運動或變化存在的變化的度量。他還認為時間是無限的和連續的,宇宙一直存在并將永遠存在。有趣的是,如果不是第一個人,他也是第一個提出這一觀點的人之一,即兩種不同的不存在的時間存在使時間存在變得值得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只是眾多時間討論中的一個,其中最有爭議的是艾薩克·牛頓爵士和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

牛頓-萊布尼茨

在牛頓的《自然哲學數學原理》中,牛頓將空間和時間的概念視為絕對概念。他認為絕對時間的存在和流動與外界因素無關,并稱之為“持續時間”。根據牛頓的說法,絕對時間只能用數學方法來理解,因為它是無法感知的。另一方面,相對時間是人類實際感知的時間,是通過物體運動(如太陽和月亮)對“持續時間”的測量。牛頓的實在論觀點有時被稱為牛頓時間。

與牛頓的主張相反,萊布尼茨認為時間只有在與它相互作用的物體存在時才有意義。根據萊布尼茨的說法,時間只不過是一個類似于空間和數字的概念,允許人類對事件進行比較和排序。在這個被稱為關系時間的論點中,時間本身是不可測量的。它只是人類主觀地感知和排序其一生中積累的事物、事件和經驗的方式。

牛頓的發言人塞繆爾·克拉克和萊布尼茨之間的通信引發的一個突出論點被稱為水桶論點,或牛頓水桶。在這個論點中,一個靜止懸掛在繩子上的水桶中的水開始時是平坦的表面,隨著水和水桶的旋轉,表面變得凹陷。如果桶的旋轉隨后停止,水在繼續旋轉期間保持凹陷。由于這個例子表明水的凹度不是基于桶和水之間的相互作用,牛頓聲稱水是相對于第三個實體即絕對空間旋轉的。他認為絕對空間是必要的,以便解釋關系主義者的觀點無法完全解釋物體的旋轉和加速的情況。盡管萊布尼茨做出了努力,這種牛頓物理學概念仍然流行了近兩個世紀。

愛因斯坦

盡管許多科學家,包括恩斯特·馬赫、阿爾伯特·a·邁克爾遜、亨德里克·洛倫茲和亨利·龐加萊等人,都對最終改變理論物理和天文學做出了貢獻,但匯編和描述相對論和洛倫茲變換的科學家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與牛頓不同的是,牛頓認為無論參考系如何,時間對所有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愛因斯坦在萊布尼茨時間是相對的觀點的基礎上,引入了時空是相連的概念,而不是空間和時間的獨立概念。愛因斯坦假設,真空中的光速c對所有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與光源的運動無關,并將空間中測量的距離與時間中測量的距離聯系起來。本質上,對于不同慣性參照系(不同相對速度)內的觀察者來說, 由于光速不變,空間的形狀和時間的度量同時發生變化& ndash與牛頓觀點截然不同的觀點。描述這一點的一個常見例子涉及一艘接近光速移動的宇宙飛船。對于另一艘以不同速度行駛的飛船上的觀察者來說,時間在以接近光速行駛的飛船上會移動得更慢,并且如果飛船實際上可以達到光速,理論上時間會停止。

簡單地說,如果一個物體在空間中運動得更快,它在時間中運動得更慢,如果一個物體在空間中運動得更慢,它在時間中運動得更快。為了保持光速不變,這必須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歷經近兩個世紀,終于對牛頓的木桶理論給出了答案。在廣義相對論中,慣性參照系是遵循時空測地線的參照系,測地線將直線的概念推廣到彎曲時空的概念。廣義相對論指出:逆測地線運動的物體會受到力的作用;自由落體中的物體不會受到力的作用,因為它沿著測地線運動;地球上的物體確實會受到力的作用,因為地球表面對測地線施加了一個力,以將物體保持在適當的位置。因此,桶里的水不是相對于“絕對空間”或遙遠的恒星旋轉的(如恩斯特·馬赫所假設的那樣),而是凹形的,因為它是相對于測地線旋轉的。

不同歷史時期流行的各種時間概念表明,即使是最完善的理論也可能被推翻。盡管量子物理學和其他科學領域取得了諸多進展,但時間仍未被完全理解。愛因斯坦的絕對光常數被撤銷可能只是時間問題,人類將成功穿越到過去!

我們如何測量時間:

今天通常使用兩種不同的測量方式來確定時間:日歷和時鐘。這些時間的測量是以60為基數的60進制數制為基礎的。這個系統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蘇美爾,并被巴比倫人所采用。現在它被用于測量時間、角度和地理坐標。使用基數60是因為數字60是一個具有12個因數的高級高復合數字。一個優越的高度合數是一個自然數,相對于其他任何一個自乘方的數,它有更多的約數。數字60有很多因素,它簡化了許多涉及60進制數的分數,它的數學優勢是它今天繼續使用的因素之一。例如,1小時或60分鐘可以平均分為30、20、15、12、10、6、5、4、3、2和1分鐘, 說明了使用六十進制測量時間背后的一些推理。

秒、分和24小時制概念的發展:

埃及文明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個將一天分成更小部分的文明,因為有文獻證明他們使用了日晷。最早的日晷將日出和日落之間的時間分為12部分。由于日晷不能在日落后使用,測量夜晚的流逝更加困難。然而,埃及天文學家注意到了一組恒星的模式,并使用其中的12顆恒星創建了12個夜晚分區。晝夜分為12部分是一天24小時概念起源的理論基礎。然而,埃及人創造的劃分因一年的時間而異,夏天的時間比冬天長得多。直到后來, 大約在公元前147年至127年,一位希臘天文學家希帕克提議根據春分日將一天分為12個白天和12個黑夜。這就構成了后來被稱為春分的24小時,并導致每天的時間長度相等。盡管如此,固定工作時間在2004年才變得普遍泰國(Thailand) 隨著機械鐘的出現。

希帕克還發展了一個包含360度的經度線系統,后來被克羅狄斯·托勒密細分為360度的緯度和經度。每一度分為60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60個更小的部分,分別稱為分和秒。

雖然不同的文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展了許多不同的日歷系統,但世界上最常用的日歷是公歷。它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引入,主要基于儒略歷,這是一種由凱撒大帝在公元前45年提出的羅馬陽歷。儒略歷是不準確的,它使得天文上的春分和秋分比儒略歷每年提前約11分鐘。公歷大大改善了這種差異。請參考 日期計算器 關于公歷歷史的更多細節。

早期計時裝置:

早期測量時間的裝置因文化和地點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通常旨在將白天或夜晚劃分為不同的時段,以規范工作或宗教活動。其中一些包括油燈和蠟燭鐘,它們用于標記從一個事件到另一個事件的時間流逝,而不是實際告訴一天的時間。水鐘,也被稱為漏壺,可以說是古代世界最精確的時鐘。Clepsydras的功能是基于容器中流出或流入的水的調節流量,然后在容器中測量水的流量以確定時間的流逝。在14區泰國(Thailand) 世紀,沙漏,也稱為沙漏,首次出現,最初的用途類似于油燈和蠟燭鐘。最終,隨著時鐘變得越來越精確,它們被用來校準沙漏以測量特定的時間段。

第一個擺式機械鐘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6年發明的;這是第一個由具有“自然”振蕩周期的機械裝置調節的時鐘。惠更斯設法改進他的擺鐘,使每天的誤差小于10秒。然而今天,原子鐘是最精確的時間測量設備。原子鐘使用電子振蕩器來記錄基于銫原子共振的時間。雖然存在其他類型的原子鐘,但銫原子鐘是最常見和最準確的。第二個是國際單位制時間單位,也是根據銫原子輻射的測量周期進行校準的。

金融的 健身與健康 數學 其他的